心脑电图室成立于2007年,集无创心血管检测及脑电图的临床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,科室现有医技人员12人,高级职称3人,中级8人,初级1人,拥有一支技术精湛、医德高尚、经验丰富的医疗队伍,在诊断水平、仪器设备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、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,每年完成各项检查数万例次,现全院大部分科室已连接心电网络,建立了报告储存数据库,心电检查数据得已永久储存,成立了远程心电会诊平台,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流程,与多个社区及下级医院心电联网,实现与我院之间心电检查的会诊功能,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。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和医院对口支援下乡活动,热忱为病人服务,实行24小时值班制,承担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及其他专业的心电图教学、实习带教,及住院医师规培带教等。科室多次被评为“先进科室”、“医德医风先进科室”、“优秀实习带教科室”、“优秀住培带教科室”等。科室年轻医师工作积极努力,参加全国及省内心电图大赛,并多次获奖。
目前主要开展的检查项目有:常规心电图检查、24小时动态心电图、动态血压检测、运动平板负荷试验、食道心房调搏诊疗术、心率变异性分析、心电图药物负荷试验、脑电图等检查。
1、常规心电图:是临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,a.用于识别心律失常的性质;b.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演变、部位等,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,c.诊断心房、心室肥大, 能帮助诊断心肌炎、心肌病、心包炎等,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。d.心脏监护 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护。e.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。f.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。
2、动态心电图: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,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,记录发生时间、数量及分布状态;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、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和发生时间。还可对一些经常出现心血管病症状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。 a.观察正常人(包括小儿)心电图中心率和心律的动态变化。b.对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可检测出有无威胁生命的心律紊乱,以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。c.常用于心肌梗死、心肌病、心肌炎等心脏病所致各种心律失常的检测。d.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的评价研究工作。e.可应用于晕厥病人的研究,以发现心源性晕厥。
3、动态血压:用于监测昼夜血压以了解血压水平、评价药物疗效、排除“白大衣”高血压、诊断隐性高血压。其临床意义包括如下几点:a.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。b.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,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。c.指导降压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。d.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e.了解晨峰血压。f.判断预后。
4、平板运动试验: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,对无症状者筛选隐性冠心病;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,筛选高危病人;测定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。帮助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(药物或手术)的效果,对冠心病的诊断、病变程度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。
5、食道心房调搏:属于无创性临床心电生理检查项目,可检测和评价心律失常,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、室上性心动过速、预激综合征、房室结双径路等,亦可作为非药源性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,为射频消融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,成功地预防了不少高危患者的心性猝死。
6、脑电图:对癫痫类疾病,是其他方法不能取代的检测手段,对头晕、头疼、癫痫、脑肿瘤、脑血肿、脑脓肿、颅脑损伤、脑血管疾病、脑部各种炎症、痴呆等进行检测;还可对维生素缺乏症、卟啉病、严重心肺疾病伴有脑缺氧、肝昏迷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疾病,具有临床诊断意义;对精神科疾患有特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;还在癫痫的诊断、分型、确定发作频率及估计预后以及麻醉分期、危重病人、心肺手术、昏迷病人的监护、新生儿、胎儿监测、睡眠检测、脑死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